查看原文
其他

你的肾可能不行了

互莲健谈 2024-03-19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老爸讲科学 Author 吴兴川


知乎上有个受关注度很高的话题:补肾虚的最佳方式是运动还是食物?

排名靠前的答主,不是崇尚玄学的道长,就是贩卖补药的商家,又或是言必称阴阳五行的老中毉。

整个话题的浏览量超过六百万。

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话题拥有如此多的关注?

那是因为,对于中国成年男性而言,肾可能是被操心最多的内脏器官,没有之一。

“哥,你脚底不吃劲儿,肾可能不行了……”

“服务员,给我加两串大腰子,补补肾!”

“肾透支了,试试xx肾宝片,他好我也好。”

“小伙子,你这是房事/手x过度导致的肾亏,让我给你开几盒六味地黄丸。”

无论是两岸三地的中国人,还是侨居海外的华人,或受传统文化影响,或被商家宣传洗脑,无数人坚信:

肾亏/虚=不行;

补肾=壮阳;

肾的健康与否,决定着性功能的强弱。

对壮阳的渴望,对肾亏的恐惧,让猪腰子、羊蛋、牛鞭、xx肾宝、六味地黄丸、人参鹿茸丸等药食,收割了一波又一波智商税。

然而令人遗憾的是,以上这些补品或药物,没有一样能真正补肾。

其实补肾最好的方法,是补脑。

“肾虚”、“肾亏”,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概念。

一个基本常识——

肾不是生殖器官

上过高中生理卫生课的朋友都应该知道,肾不属于生殖系统,而是泌尿系统的一部分。

根据生理学定义,肾的功能是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、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,最后产生尿液经由后续管道排出体外;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。

人体泌尿系统示意图[1]

而人体生殖系统中的器官,并不包括肾。(为保证文章过审,示意图略,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搜索)

此外,各种与肾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肾病、高血压肾病、肾小球肾炎、多囊肾病、肾结石、慢性肾衰竭等,都与性功能无直接关系。

之所以把肾与性功能联系在一起,源于古人因生理学、解剖学等方面知识的缺失而导致的误解。

古人对于肾的误解不仅于此。

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认为:“肾者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。”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认为:“肾者主水,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。”
《难经·四难》认为:“呼出心与肺,吸入肾与肝。”
《素问·痿论》认为:“肾主身之骨髓。”
《灵枢·脉度》认为:“肾气通于耳,肾和则能闻五音矣。”
可见,在古人眼里,肾无所不能。
我无意于批评古人,毕竟在生产力水平低下、普通人温饱尚且难求的古代,人们对于人体生理系统认知有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。
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若仍然迷信古人的错误观点,那就只能用不思进取、抱残守缺来形容了。
猪腰、牛鞭,以形补形?
古人不仅对肾的功能有误解,对“以形补形”的认知同样是错误的。
“以形补形”起源于原始社会对野生动物的崇拜,原始人认为在食用那些强壮动物的身体器官之后,自己的相应器官也会变得强大,于是象鼻、虎骨、虎鞭、鹿茸、熊胆、犀角这些野兽的身体器官,甚至想象中的龙肝凤胆,都成了人人渴望的滋补佳品。
时至今日,在非洲大陆一些相对封闭的部落,仍然保留着膜拜动物器官的原始仪式。
在我国,以形补形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食补疗法被流传至今,“肚补胃,眼补目,爪活手,掌通脚,脑灵脑”这样的说法在民间深入人心。
其中,动物的生殖器官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。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牛鞭主治男人阳痿、早泄,补肾壮阳,固本培元。
《圣惠方》记载:牛肾能治五劳七伤,阳痿气乏。
其实,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这种在逻辑上漏洞百出的说法,即便在古代,也不乏聪明人会指出其谬误所在。
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其所著的《记与欧公语》中,曾用归谬法对“以形补形”进行过嘲讽:
“以笔墨烧灰饮学者,当治昏惰耶?推此而广之,则饮伯夷之盥水,可以疗贪;食比干之餕馀,可以已佞;舐樊哙之盾,可以治怯;嗅西子之珥,可以疗恶疾矣。”
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,“以形补形”不但逻辑不能自洽,且缺乏科学依据。
新华网等官方媒体也曾以科普的形式对“以形补形”进行过辟谣。
然而可悲的是,时至今日,不但民间仍然有大量“以形补形”的信徒,甚至连某些医生,也在宣扬这种错误的观点。
这位宣扬吃虎鞭能壮阳“专家”,我替老虎说声谢谢你。
至于这位声称烤腰子可以补肾的医生,一定不知道猪肾作为泌尿器官,其中堆积了大量难以被代谢掉的重金属(例如铅、镉),长期食用,会对人体的肾脏、肝脏甚至生殖系统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。
据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份食品卫生检验报告显示:
该年度共监测7大类食品样品94份,其中铅超标3份,总体超标率为3.2%;镉超标17份,超标率18.1%,主要集中在猪肾和食用菌两种产品,超标率分别达到90%和46.7%。[2]
2014年,辽宁省盘锦市对当地市场销售的肉类及内脏进行了重金属检测。结果显示:
铅,镉,镍,铬,砷,汞的检出率分别为91.30%,43.48%,100%,21.74%,13.04%,50.00%,其中铅超标率为8.70%。[3]
所以,以形未必能够补形,甚至可能反受其害。
中药补肾,越补越伤
“以形补形”不靠谱,那药补呢?
谈到吃药补肾,那就说来话长了,从聚众吸食五石散“壮阳”的三国名士何晏,到沉迷于道家双修、炼丹采补的嘉靖皇帝,再到今天的吃中药“补肾”,可谓是历史悠久。
在今天,大多数人当然不会傻到去服食由重金属炼制的壮阳丹药(少数人例外),例如由石钟乳、紫石英、白石英、石硫磺、赤石脂配制而成的五石散。
但依然有很多人相信,由植物根茎制成的纯天然中药,不但有效,而且无害。
这其中最受欢迎的,除了广告词脍炙人口的“xx肾宝”,就是深入人心的六味地黄丸。
然而事与愿违的是,那些号称能够“壮阳补肾”的中药,不但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能够证明其具此功效,甚至含有损害肾功能的成分。
以号称具有“滋阴补肾”功效的六味地黄丸为例。
其中含有一种叫作泽泻的成分。
2018年,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在专业医学期刊CJASN发表了一项研究,研究列举了一份具有肾毒性的中药清单[4],泽泻位列其中:
除了泽泻,常见的具有肾毒性的中药还包括马兜铃、关木通、广防己、青木香、细辛、防己、雷公藤、马钱子、巴豆、番泻叶、大黄等等。
总之,中草药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“不含毒副作用”,恰恰相反,由于主要用于制作中药的植物根部,其主要功能为负责从土壤中吸收水分、无机盐及其它营养物质,难免也会吸收到土壤中的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,而重金属在进入植物体内后,会因难以被代谢掉而大量堆积在植物根部,一旦被人类长期食用,就会对人体的肝和肾造成不可逆的伤害。
总之,用中药补肾,很可能越补越糟。
肾的概念,中西不同?
有人说,指责古人,是数典忘祖。
有人说,中毉理论中的“肾”,和现代医学中的肾,不是一回事。
按照他们的狡辩说法,中毉的“肾”是一个整体概念,代表着“整个生命的原动力”。
因此他们认为,中毉理论中“补肾”、“壮阳”,并不是对人体系统的错误认知。
果真如此吗?
让我们看看中毉老祖宗是怎么说的。
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认为:“腰者肾之府。”
《难经·三十六难》认为:“肾两者,非皆肾也,其左者为肾,右者为命门。命门者,诸神精之所舍,元气之所系也。故男子以藏精,女子以系胞。故知肾有一也。”
《难经·四十二难》认为:“肾有两枚,重一斤一两”。
《针灸聚英·足少阴肾经》认为:“肾有两枚,重一斤一两,状如石,而附着于脊之十四椎,当胃下两旁”。
再结合我国古代的人体解剖图进行对比。
宋代 | 欧希范五脏图
明代 | 针灸大成脏腑之图
综上,无论是古代医书还是脏腑图,都清晰地表达了:中毉所说的肾,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肾。
枉顾事实,才是数典忘祖。
后记
我知道,这篇文章又会得罪很多人。
毕竟“壮阳”、“补肾”这类概念,不但早已固化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,牵动着那些脆弱的自尊情怀,还涉及到某些商家的利益。
可是,无论是一味维护传统,还是为顾及人情世故而选择暧昧,更多人的利益,却会因此受损。
也许,当下的他们并不知道。
甚至,会谩骂那个告诉他们事实的人。
但我相信,客观事实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。
对古人而言,指出错误,是表达最大的尊重。
对今人而言,了解事实,会让生活更加美好。
总有一天,科学会照亮每一个角落。
希望那时候,他们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。



相关文章

关注

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,防失莲,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,朋友圈更精彩!

点下方阅读原文,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